两分钟学会如何用互联网营销,粉丝破10万+

发布时间:2023.03.24

互联网对传统出版商业模式的迭代

 

瞿洪斌:这几年,我在考虑的还真不是图书策划和编辑的细节,而是出版产业的底层逻辑和商业模式。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果麦虽然在2021年成功上市,但在品种和规模上,还不能和老牌大社们相提并论(果麦上市背后的故事请戳)。作为一家民营图书公司,果麦必须通过风向看未来,通过细节看趋势,对出版未来的商业模式作出有依据的预测,早谋划,先动身。
互联网提供了一个新出口,这个出口就是“流量”。在线上,流量能直接打通出版机构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,使消费者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图书信息。我们和消费者之间也不再隔着中间商,而是可以直接进行“一对一”的交流。
如何打造自己的流量,不得不说果麦有一个先天优势。果麦的前身是华语网文网站界鼻祖——“榕树下”文学网站,所以公司里有很多成员一开始就是做互联网的。2017、2018年,我们便开始布局互联网和新媒体。当时,主要围绕微信公众号、微博展开,到2018年后,开始全面布局短视频,在抖音、快手、小红书等平台全面铺开。内部也采取“赛马机制”,团队里每个人都去做,效果最好的胜出,并且快速复制路径,不断孵化。其中,诞生了业内最头部的博主“小嘉啊”。

(小嘉啊抖音号)

 

如何把私域流量矩阵做到最大?在果麦,互联网即是一场“全民战争”也是一场“全民营销”任何人都逃不掉,除了互联网事业部孵化出的带货能力强的短视频直播产品外,果麦的库房其实都有自己的直播间,编辑部、营销部、销售部、品控部、财务部都要有。只有做到“全民皆兵”,全公司才能知道互联网是果麦未来的命脉所在。
回望果麦的十年,最令我自豪的并不是2012年左右的飞跃式发展,反而是近三年的演进。2020~2022年,当疫情成为常态,在2022年全国图书市场零售规模下降11.77%的情况下,果麦却呈现逆势增长的趋势。而且,在这三年里,果麦并没有推出太多的图书品种,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。开卷数据显示,在整体图书零售市场的相对排名中,2020年果麦排在第36位,2022年跃升到第14位。

出版机构流量运营的三重奏就是:私域矩阵流量+头中部博主流量+平台官方公域流量,这是最佳结合。但如果你要问我,这三个流量哪一个最重要?我的回答是私域矩阵流量是关键。因为只有这块流量是属于出版机构自己的,而且外部流量带货的成本很高。7400万的互联网用户数就是果麦打开初始流量的重要基础。

截至目前,果麦建立的互联网私域矩阵里共有约100款互联网产品,覆盖用户7400万(未去重)。凡是在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,上面都有我们的产品。

 

以两本图书为例。第一个是大案例,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,这本书在果麦出版之前在国内经过了两次授权期,10年间累计销量2万册。果麦签下这本书时就意识到,如果还用传统方法来运作,这本书上市以后大概率会马上销声匿迹。

 

于是,一开始,果麦便充分发挥自己的私域流量优势来打造这本书。上市第一天日销只有十几本,第一周日销100多本,但是当“小嘉啊”用一个60秒的视频去推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时,该书上线仅4个小时就售出5000余单。之后,其他博主纷纷仿效“小嘉啊”的这个视频,进而又带动了一大批用户购买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。

 

流量到了一定程度便会外溢,所以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上市3个月后,不管是在当当、京东还是天猫,销量都名列前茅。

任何一家出版机构的头部产品终究是少数,即便是果麦,头部产品数量占比也达不到10%,大部分还是腰部产品。但同样可以利用互联网把腰部产品甚至尾部产品做起来。

 

比如《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》,这本书首印7000册,上市以后反响平平,一个多月之内并没有太亮眼的表现。但是编辑们仔细分析后发现,这本书的亮点并不是我们之前宣传的思想和哲理主题,而是在于这本书的文笔十分优美,几乎每一句话都是一句美文。营销编辑用他们自己的互联网产品在小红书上连续做了3天的推送,内容就是把这本书上她们认为最美的语句摘录下来,同时配上图。这么一个推送,在短期内让这本书马上突破了5万册的销量,现在实销8万册,发货超过了11万册。

任何“小”产品都有自己的价值,这可能和一些公司或出版社的管理层意见不太一致。我现在越来越不赞成去签大版权,花重金砸版权。在果麦,只要预付超过50万人民币的选题会,我必须参加。我们把50万作为一个风向标,说明这本书承载着一定的潜在财务风险。

 

事实上,近10年来,果麦百万册量级以上的图书中,90%的图书首印数不超过2.5万册。《小王子》首印9000册,《皮囊》首印2.5万册,《浮生六记》首印1.2册。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通过营销、互联网把这些名不见经传的书打造成经典产品,这才是重心。

做大流量矩阵

如何把私域流量矩阵做到最大?在果麦就是一句话——互联网在果麦是一场“全民战争”,任何人都逃不掉。

 

首先,我们设立互联网事业部,它既不属于编辑部,也不属于营销部,它类似于一个完全独立的MCN机构,完全可以自主经营。除了互联网事业部孵化出的带货能力强的短视频直播产品外,果麦的库房其实都有自己的直播间,编辑部、营销部、销售部、品控部、财务部都要有。只有做到“全民皆兵”,全公司才能知道互联网是未来的命脉所在。

 

同样,领导也要以身作则。我从去年6月开始尝试做视频号,每次的数据表现都是脸上无光,每发一个视频都要经历苦苦等待,到了第二天、第三天只有一两千的阅读、几十个点赞,几十个点赞还都是来自一些朋友。但是我下定决心,要持之以恒做下去。现在我的抖音号加上视频号累计粉丝已接近10万,视频号“瞿老师自圆其说”在最近一个月之内至少产生了5个转发超过10万、点赞超过5万、阅读量超百万的视频内容。

 

像我这么一个“老”出版人都能做新媒体,我相信出版机构的年轻人们肯定能比我做得更好。做好的前提是不要怕失败。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风格,“小嘉啊”有小嘉的风格,我的视频号从写文字到剪辑,全部都是我自己做的,因为别人做出来的风格完全不能代表我的个性。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,做新媒体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,大家都有可能成为网红。

 

在流量时代,销售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。图书销售的旧的底层逻辑是人去找货,而现在的底层逻辑是货来找人。你可能躺在床上,可能在沙发上,可能在办公室里,这时图书的内容就跟着你的手机推送到你面前来了,并且完成了to C的销售。to C销售在今后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,当然它并不会抢夺to B销售的生意。

 

而单纯的to B销售完全割裂了出版机构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,to C销售能够把前端和终端紧密结合。在现在的理念中,果麦今后的商业模式将被定义为“CBC模式”。

 

第一个to C是通过初始流量矩阵带来的to C销售。但果麦不可能一直营销一本书,即使是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,在销售了3个月之后我们便开始着手营销其他品种。这时整个产品的运作周期就会回到B端,回到实体书店以及天猫、当当、京东这些平台去产生销售。但到了一本图书生命的尾声阶段,卖不掉了,我们再次利用私域流量来消灭“死”库存。

果麦的《长大了就会变好吗?》是一本心理类图书,正常上市两年以后还剩下接近2万的库存,马上要进入商业减值期了。这时候我们产品部门和营销部门为其再次策划了一次宣传,发布了60秒钟的短视频,这一次推送就把这接近2万册的库存全部卖光了,之后还加印了12万册左右。另外还有几本书,通过相关活动也把库存全部清理掉了。

《长大了就会变好吗?》

现在果麦对to C业务特别看重,to C业务不会影响to B业务。它是前锋,是突击队,是抢滩队伍,一旦抢滩成功,大部队就会往前推进。如果to C业务占比不到5%,说明这是一家传统公司;如果to C业务可以占到15%左右,说明这是一家新颖公司;如果to C业务能占到30%左右,称得上是一家优秀的公司;如果to C业务达到50%,那就是一家卓越的公司,绝对可以改变整个行业。

免费了解产品解决方案 免费咨询

客服电话

请咨询(023) 6762 2520

您的名字*

联系方式*

公司名称*

需求描述